景宁地处山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和经商,带动了以“小水电、小超市、小宾馆”为主的“三小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县积极实施“景商回归”工程,加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市场主体活跃程度显著上升,目前全县在册市场主体达一万三千多户。针对我县的特殊情况,景宁县司法局采取本地企业发展环境与维护劳务输出人员权益并重战略,立足于本职工作,推动法律服务沉下去、走出去,同时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强的法治保障,有效助力全县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一是立足需求,延伸法律服务深度。聚焦我县城南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人民南路延伸工程项目集体土地上房屋征迁、丽景民族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及时提供法律服务,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力量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开展。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携企服企振企”六大行动,派驻“助企服务员”,针对结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融资、项目建设、创新引领等服务。组织法律顾问开展企业走访、法律体检活动,对企业的财务制度、用人制度、买卖合同等进行“把诊问脉”,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加强与县经商局、国资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协作,把各项惠企举措融入执法、管理、服务全过程。及时深入了解企业的公证法律需求,拓展公证业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证法律服务,认真办理招标拍卖、产权转让、抵押贷款等公证业务。今年已协助企业审查合同 200余件,提供法律意见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00多份,招投标公证涉及金额10多亿元。
二是整合资源,优化法律服务渠道。组建以“局班子成员+司法行政干警+法律工作者”为成员法律服务团队,分成3个法律服务小组,每个小组结对若干个域外网格,结对覆盖18个域外网格,为县域外7万多景商及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通过主动上门、微信群、回乡会议、视频连线等方式与域外网格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开展对接联系。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坚持执业律师在法律服务中心、站、点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坐班接诊,及时为辖区内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推进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和12348热线服务,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及农民工提供精准服务,采用“先调后援”机制,在日常解答、受理欠薪事件法律援助过程中,积极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作用,同时组建“景宁无欠薪”法律援助律师团,为务工人员建立了一条 “民工维权便捷道”。今年以来,景宁县司法局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近50起,为农民工成功协调和讨薪累计30多万元。
三是创新方法,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广、平安浙江APP、浙江政务APP、掌上12348、景宁司法微信公众号、景宁公证微信公众号等法治宣传载体,建立网上法律服务微信群,发布工作动态、宣传法律知识,随时接受咨询,提供公证预约服务,并接受公众提出的建议、投诉。广泛借助相关单位优势,弥补本县法律援助工作的短板,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的法律援助长效机制。加强法律援助中心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强化办案及相关工作的配合支持,逐步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企业、工地,全面排查涉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报酬等矛盾纠纷,按月上报司法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建立与公安、法院、检察各部门及21个乡镇(街道)的联动调解机制,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企业经营纠纷在一地解决。今年以来,全县21个乡镇2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共组织排查纠纷322余次,预防纠纷183人次。